校門口也要做成燈塔的造型。
沿著台階拾級而上,發現路邊的小野花,綻放著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力。
是的,紅色屋頂的校舍背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。各位同學上課了,今天朗讀課文 :「天這麼黑,風這麼大,爸爸捕魚去...」
這棟校舍應該是精心設計,用可愛的顏色搭配在湛藍的大海背景,真的很舒服又協調。
鼻 頭角正好位於東西向海岸及南北向海岸的交點,在地質構造上為一向東北海域延伸的向斜軸,也是鼻頭砂岩層的外露地區。鼻頭砂岩層裡夾有頁岩層,由於頁岩較易 受風化及侵蝕,砂岩受風化及侵蝕的速度不及頁岩,因此可看到頁岩層內凹現象,形成所謂的海蝕凹壁,有時頁岩上部的砂岩被懸空,受重力影響,砂岩塊崩落,造 成海蝕崖逐漸後退。
這裡是觀察海岸地形的最佳地點,由於海水經年累月不停的衝擊海岸,藉著波浪、海流、潮汐三種營力,對海岸進行侵蝕、搬運及推積作用,塑造了許多海蝕地形,如海蝕崖、海蝕凹壁、海蝕溝等。

清光緒二十二年〈一八九六年〉建立,次年二月開燈,燈塔構造為白色六角形鐵造,塔身高度十二公尺,使用四等雙重煤油芯燈,每三十秒閃白光一次,光緒三十二年〈一九○六年〉塔基岩盤生裂,為安全計,將原塔遷移位置約三十公尺。
二次大戰時該塔受炸全燬,通路坍失,成為廢墟。
民國六十年經克服種種困難,在原址附近另建鋼筋混泥土造新塔,裝用四等交流電燈,十一秒白頓光,明六秒暗五秒,光力二八、○○○支燭光。
二次大戰時該塔受炸全燬,通路坍失,成為廢墟。
民國六十年經克服種種困難,在原址附近另建鋼筋混泥土造新塔,裝用四等交流電燈,十一秒白頓光,明六秒暗五秒,光力二八、○○○支燭光。
東 北角的海岸地形,深受地質構造的影響,三貂角以北,因台灣本島的主要地質構造線在本區呈東北東方向,與海岸線幾乎成垂直相交,因此軟硬岩層的分佈幾乎也與 海岸垂直;軟硬程度不同的岩層在強烈的東北季風侵襲與海蝕作用的影響下,堅硬的岩層突出海域成為海岬,鬆軟的岩層凹入成為海灣,使本段海岸線極富變化。
東北角蜿蜒的海岸地形,真的感受到大自然侵蝕地表的力量。
以藍天碧海為背景玩耍,放學絕對不想回家
由1開始跳2,3,4,5,....,看誰最先到天空。
更多詳細訊息可上,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查詢。















